会昌戏剧小镇|会昌戏剧季003

《哈姆雷特机器》

Hamletmachine

演出时间⊙2025.5.23-5.26

演出地点⊙会昌戏剧小镇·会剧场

 

票价⊙1080/980元

套票:980元*2张=1588元

        (如需观看英文字幕,建议选择5排及之后座位)

 

演出介绍⊙:

《哈姆雷特机器》(Hamletmachine)是德国剧作家海纳·穆勒(Heiner Müller)于1977年创作的后现代主义戏剧,改编自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该剧打破了传统叙事结构,通过碎片化的独白、意象拼接和超现实场景,解构了原作的复仇主题,探讨了身份、权力与人性异化等哲学命题。剧中角色脱离原有设定,例如哈姆雷特试图成为机器,奥菲莉娅则以暴力方式反抗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

由国际实验戏剧大师罗伯特·威尔逊执导,作为会昌戏剧小镇“驻镇艺术家”项.目的中文版世界首演。作品以实验性舞台视觉著称,通过极简主义布景、灯光与肢体编排重构文本,赋予莎士比亚经典以当代解读。该版本强调“仪式感”与“视觉诗学”,演员的表演风格趋于符号化。

该版本以极简主义舞台和仪式化动作为核心,演员通过机械化姿势与电子音效强化“机器”意象。例如,哈姆雷特被表现为肢体僵硬的傀儡,配合冷色调灯光与工业噪音,凸显后工业社会的异化感。

 

剧情简介⊙:

哈姆雷特的“机器化”

哈姆雷特不再是复仇的王子,而是陷入虚无的傀儡。他宣称“我想成为一台机器”,试图剥离情感与人性,甚至渴望性别转换(“在死人大学,哈姆雷特想成为女人”),以此抵抗被权力规训的自我。这一设定隐喻冷战时期个体在意识形态压迫下的异化。

①奥菲莉亚的暴力觉醒

奥菲莉亚从传统悲剧中的柔弱女性蜕变为反抗者。她撕毁男性照片,砸碎象征家庭禁锢的家具,从胸膛中挖出心脏(被具象化为时钟),高喊:“我用血淋淋的手撕掉我爱过人的相片!”她的独白与行动直指男性中心主义对女性身体的物化,成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极端宣言。

②“死人大学”与历史循环

这一场景中,哈姆雷特宣称“我的戏从没演出过,剧本已经丢了”。舞台上堆满书本与尸体,暗示历史暴力的重复性与革命的未完成性。

③超现实场景与隐喻

“奥菲莉亚穿过卧室”:奥菲莉亚持刀闯入观众席,打破第四堵墙,质问“谁是凶手?”,将剧场空间转化为权力批判的场域。 

“马克思与爱因斯坦的幽灵”:哈姆雷特独白中杂糅马克思主义辩证与科学隐喻。

 

 导演⊙罗伯特·威尔逊 (Robert Wilson)

编剧⊙海纳·穆勒(Heiner Müller)

 

演出⊙

张莹雪、冯凯旋、陈思宇、谢宇婧、江南忆、陆泓竹、姜思达

汪世伟、罗涣涣、庞家喻、孙铭池、赵梓富、高大永、李冰奇、金智霖

替补演员:

廖婧琳、赵莹、蔡旭昊、李晓龙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联合导演⊙法尼·萨拉塔尼(Fani Saratani)

舞美设计⊙玛丽·德·泰斯塔(Marie de Testa)

灯光设计⊙马塞洛·卢马卡(Marcello Lumaca)

音响设计⊙达里奥·费利(Dario Felli),托尔斯滕·霍普(Thorsten Hoppe)

妆发设计⊙曼努埃拉·哈里根(Manuela Halligan)

舞台监督⊙泰兹·波扎诺(Thaiz Bozano)

服装设计⊙米科尔·诺塔里安尼(Micol Notarianni)

影像设计⊙托马斯-耶齐奥尔斯基(Tomasz Jeziorski)

剧本中文翻译⊙钟明德

 

演出制作单位⊙会昌戏剧小镇

 

null
©Copyright2015-2025
沪ICP备15038853号-1 沪公网安备310104023337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