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上海,本身就是“寻宝的过程”

《新民晚报》 记者/朱渊

搬到上海三年,赖声川早习惯了骑着自行车穿行在上海老建筑和昔日法租界梧桐树间,车轮碾过树叶的沙沙声、太阳照在老建筑外墙投下的阴影,都仿佛向他默默诉说着曾发生在这片土地的故事,给予他无限灵感。

昨日,赖声川新剧《隐藏的宝藏》开排,这个发生在上海老旧剧场的寻宝故事,神秘又有趣。对赖声川而言,生活在上海,本身就是寻宝的过程:“华丽而复杂的上海,有太多不该被遗忘、被丢失了的珍宝。生活在这座城的人们,莫要视而不见这‘隐藏的宝藏’。”

“宝藏”只露冰山一角

在看得到外滩的秋千上,感受“天地静得只剩你我”的江滨柳和云之凡的爱情故事;在晃晃悠悠的莲花池,“走”完上海天仙阁“头牌”顾香兰的戏梦人生……无论是跨越30多年的《暗恋桃花源》或是长达八个小时的《如梦之梦》,赖声川从不掩饰他的“上海情结”,并将这一情结淋漓尽致地体现于他的作品。

新剧《隐藏的宝藏》破天荒以“侧台”的视角,将“台前”和“幕后”同时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是“侧台”视角,舞台后上方打下的灯光,便同整个台形成了奇妙的“斜角”,所以这部剧也被冠之以“斜角戏剧”。以老旧剧场为发生地的寻宝故事,随着一面美金墙的倒塌开始,继而带出的是久远的上海历史和几近失传的上海故事。

“在上海创作,讲上海故事,在上海上演。”赖声川笑称这是一部“全上海戏剧”,其中蕴藏的是无数的上海密码。在他看来,上海的每一条街道都是这座城市的密码,“我们走过脚下的路,都该了解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又是如何变成现在的模样。”

虽然不是上海人,却将自己视作是上海的人,赖声川坦言:“上海的魅力在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而我本身也是这种碰撞的产物,所以对这种碰撞分外珍惜。我们还不够珍惜上海,没有充分开掘这份宝藏,上海如今向我们展示的魅力还只是冰山一角。”

魅力已经倾倒一片

“上海情结”是近年来被反复提及的高频词,拥有这份情结的自然不止赖声川。去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德国著名作曲家克里斯蒂安·佑斯特就为上海民乐团度身定制了《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就让唢呐、二胡等民族乐器,奏出了世界之声。而此前,他也曾根据上海作家张爱玲的同名短篇小说创作了歌剧《心经》,还为张艺谋同名电影的歌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芭蕾舞剧《红楼梦》谱过曲。

就像许多走过、路过就再难以忘怀这座城市的艺术家一样,佑斯特停留时间虽然短暂,但行走在上海大街小巷,他被这座城市迷人的气质所倾倒,闲暇时,他探访上海的老建筑,饮沁人心脾的春茶,甚至在演出前,像生活在这里的老上海一样,去淮海路的裁缝店定制了两套西服。佑斯特甚至觉得:“自己上辈子就是中国人。”

无独有偶,指挥大师帕沃·雅尔维率不来梅德意志室内爱乐乐团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出“完全贝多芬”前,也曾登上“上海之巅”,在上海中心寻找灵感。在他看来,这座能融合东方和西方两种文化、驾驭传统和现代两种风格的城市,“每次来,我都感受到他的成长,让我惊喜。”

上海这座“隐藏的宝藏”,虽只开掘冰山一角,魅力却已迷倒一片。或许正如赖声川所说,生于上海的人们,要做的,就是从习以为常中抬起头,好好看看这座城市,找出更多城市密码,让她的未来更加璀璨光华。


    ©Copyright2015-2024
    沪ICP备15038853号-1